一、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成就
多年来, 在我国开展的本科教学评估对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充分地认识教学评估的成就, 这对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 深入地开展本科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就其成就而言, 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极大地提升了高等学校对本科教学的认识。高等学校在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上, 往往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 因为科研水平的提升对于学科队伍和学校知名度的提升要比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快得多, 对于争取国家的各种投入效果明显得多。当然, 科研是高等学校重要职能之一。但必须看到, 高等学校之所以成为高等学校, 关键在于人才培养, 而本科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这轮本科教学评估在提升高校对本科教学的重视程度方面有很大的推动。
第二, 本科教学评估有效地改善了高等学校办学条件, 尤其是本科的办学条件。本科教学评估引起了各级政府, 尤其是地方政府对改善本科办学条件的重视, 从这轮本科教学评估来看, 不少地方政府都拨出巨资用于改善本科办学条件, 这对保证本科的教学质量是有重要意义的。
第三, 较好地规范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管理工作。很多学校包括一些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大学, 在以往的本科教学管理规范方面还是严重不够, 存在缺陷的。通过本科教学评估, 在规范管理, 使其达到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标准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认为这一点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在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 对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极大的作用。这一点最令我们感到自豪。
第四, 积极地促进了我国高等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办学经验及本科教学管理经验。可以说, 本科教学评估的过程就是全国各类高校办学经验与教学管理经验交流的过程。通过评估工作, 各学校之间相互学习, 这对高等学校提升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
当然, 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认真地分析与准确地把握这些问题, 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 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水平,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更健康地发展。研究表明, 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 统一的评估体系不能适应我国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多元化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育入学率已经超过了 20%。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本质或者大众化能够真正实现途径就是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在多样化的背景下, 高等学校有着不同的追求。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元化不能没有精英教育, 也不能只有精英教育。从这个意义上, 高等学校就其质量、追求、目标来说, 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什么是质量? 第一, 对于北大、清华这类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学校来说, 质量就是对“卓越的追求”。所谓追求就是你能跻身于世界百强, 这些学校不能跻身于世界百强就谈不上高水平, 因而, 也谈不上高质量。第 二, 质量对于有些院校来说就是“客户的满足”, 也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 就业率高, 用人部门感到满意。用人部门信任你, 这就是高质量。所以不应该把一些职业性很强, 行业指向非常明确的高校, 更不应当把高职高专和北大、清华放在一起。第三, 所谓质量就是“目标的实现”。对于大多数处在中间这一块的本科院校来说, 所谓质量就是达到目标的程度。
所以, 高等学校多样化下各类院校有自己的追求。在这种背景下, 不管用哪种质量观作为评价方案去评估高等学校本科教学, 都会带来很多问题, 也会使高等学校有一种趋同的倾向。趋同倾向对整个高等学校发展极为不利。美国的高等教育是充满魅力的,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事实上, 美国高等教育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美国有哈佛、斯坦福这样举世公认的一流学校, 还因为有在世界上最不起眼的学校。在美国,什么人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美国高等教育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可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多样化的需要。这是对问题的第一个认识。
(二) 政府、社会和高等学校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 在监测与被监测、评价与被评价上往往存在着利益的冲突。这种冲突表现为, 对学校而言希望通过评估得到“优秀”的结论。事实上, 一所高校能得到“良好”的评价已经相当不错了, 但是现在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 只得到“良好”的结论似乎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优秀”关系着校领导的政绩和学校的社会声誉。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校的“伪饰”行为: 学校希望把最亮丽的方面展示给专家组, 且尽可能地掩饰存在的问题。这几年, 有的学校甚至已不满足于部分指标是优, 而追求全优。教育行政部门开展评估的本意是促进学校建设, 帮助学校发展。社会希望能真实了解高校所处的状况, 为自己的子女选择学校、专业。由于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追求不同, 因而, 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各方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其中高等学校的“伪饰”行为是最大的问题, 如果学生也参与到“伪饰”过程之中, 那么它会极大地降低高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尤其是诚信教育的实效。这可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评估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 在开师生座谈会前, 有学校指导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怎么说。学生都是经过训练的, 训练是作假的, 学校教学生作假。其结果就是让学生认为作假可以得到好处, 这对社会的诚信将带来极大的冲击, 造成社会诚信的危机。克服教育评估中的“伪饰”现象, 这是本科教学评估所要解决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不解决, 评估的意义与作用就将大打折扣。
(三) 关键性指标难以测量, 使得“优秀率”居高不下, 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不相吻合。评估体系中的关键指标如学生的思想状况、学校的发展定位“,A”即“优秀”, 几乎是 100%。哪个专家组都不敢说被评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出了问题, 在我国这是对高校的一种办学最大的否定。至于学校发展定位, 都是经过全校教师员工讨论、党政领导反复研究通过的, 谁都不好仅通过几天的考察对其进行否定。然而, 有关研究表明, 在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中,“趋同”可能是其中最大的、也是最严重的问题, 它直接导致我国高等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多样化的需要。如上所述,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本质是多元化。“趋同”倾向的出现和我们的评估指标难以区分也存在一定联系。现实的状况是, 教学型的大学希望成为教学研究型的, 教学研究型的希望成为研究型的; 单科的希望成为多科的, 多科的希望成为综合的, 最后中国的大学都办成综合研究型大学。如果这一天出现, 那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教育体系的失败。在这个意义上, 如何准确地评价学生道德水平、学校定位等关键内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 那么评估对高等教育整体的促进作用会受很大的影响。
(四) 评估成本, 尤其是隐性成本太高, 使本科教学评估难以持久。那些层次比较高的大学, 如“985”高校为本科教育评估要准备一年, 大多数院校则要准备2- 3 年, 这是不可取的。所谓的评估成本不止专家进校的成本, 更重要的还包括学校在迎接评估 2- 3 年时间中人员和经费的投入以及评估以后的各种活动经费。每年评估后, 第二年年头不少学校的书记、校长、副校长在一段时间内整天在空中“打的”, 把飞机当作出租车, 天天在国内各城市间飞, 如果把这个成本计算在内的话, 这一成本将是令人吃惊的, 这是隐性成本。评估要健康发展就一定要把这个成本降下来, 包括显性与隐性的成本。
(五) 辨识影响办学质量主要因素方面的困难, 导致评估在引导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上发挥较大的作用,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上作用有限。所谓高等教育的发展包括规模的扩大、条件的改善、队伍的建设、结构的优化、社会适应性的增强和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升等多个方面。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要讲“道理”, 但是很多学校的发展是不讲道理的, 是违反科学发展观、劳民伤财的发展。我们的评估对于促进条件的改善和队伍的建设上效果是明显的, 但是在促进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的变化、结构的优化方面作用不明显。虽然评估指标的设计也考虑到这些方面, 但是由于上述的一些问题和对影响因素把握得不透彻, 所以使得评估在促进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的变化、结构的优化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三、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改进的建议
根据我们对上述问题的认识,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水平与质量, 更好地促进高等学校的发展, 特提出以下的建议:
第一, 建立质量审计、质量评估与合格鉴定分类性、多元化的本科教学评估体系。首先要建立质量审计的体系, 这在欧洲已经在较大范围应用。质量审计的含义就是对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进行评估。如果高校自身有一套完善的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体系, 那么审计就是考察这套体系, 评估这套体系是否完善。像北大、复旦、交大, 如果它们明确了自己的办学使命, 各个专业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并且有检查和控制目标的措施, 也就是有学校自身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那么教学质量不会有大问题, 那就没有必要再用现在的这套评估方案对其进行检查评估。事实上, 要高教评估中心组建专家组对北大、清华等中国最好的大学进行评估, 要找到这样的专家也不容易。对于中间层次的大学主要任务就是质量评估, 也就是采用现行的方式。对于新建院校,即办学不满 10 年的, 能做到合格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从当前来看, 建立多元化的本科教学评估体系应从质量审计、质量评估与合格鉴定三个层次区别对待, 这样有利于避免高等学校的趋同。
第二,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日常调查、同行评议与现场考察相结合的评估途径。在评估手段上,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 采用网络调查与准专家系统的手段以降低评估专家的资源消耗。评估过程中, 在考察很多指标时, 技术和手段运用得不妥当造成了今天被动的局面。如果我们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日常调查、同行评议与现场考察相结合的评估途径, 那么就能大大地减少评估组人员及缩短现场考察时间。这里的日常调查主要是指问卷, 例如每学期可以用问卷的方式对学校调查两次, 一年四次。“伪饰”和造假是不能持久的, 所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有助于克服客观存在的“伪饰”行为。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几套调查量表, 正在试用。从试点看, 这些量表的确能反映出不同高校存在的不同问题。现在的十几条评估指标中, 大概有六条完全可以用问卷的形式解决。问卷的好处是不能造假, 不便伪饰。如果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有利于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同行评议主要是评议学校的办学思路、目标定位和学校发展特色。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是与专业的设置联系在一起的, 同行是能够了解的。有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同行评议和网上评估来完成。但是问卷调查、同行评议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对于课堂教学等内容还是需要现场考察的。
第三, 协调好政府、社会、学校三方面的利益。评估不仅是对学校进行鉴定, 更重要的是评估活动能确实帮助学校发现问题、促进提高。比如我们正在设计的调查问卷, 就力求发现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 建议学校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如果我们的评估活动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不断地向学校反馈意见帮助其发展, 学校是愿意配合评估工作的, 这也是大家的利益所在。没有一个大学校长想把大学办坏。问题是在当下的评估中, 学校更关注评估等级。如果评估活动能在促进学校发展方面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指导, 让学校感到评估活动对其发展确实有作用的话, 那么学校也愿意把日常教学中真实的情况同评估组进行沟通。这样, 政府与学校在质量监测过程中的利益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统一, 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第四, 逐步建立海外评议员制度,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的接轨。香港就是从全球范围内聘请专家评估高校的。当然, 对内地而言, 全部采用海外评议员制度聘请国外专家有难度。但是, 这件事情对于促进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 办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知名大学有相当大的意义。中国全面推开海外评议员制度目前不大可能, 但是北大、清华、复旦有可能, 也可以先从几个学院做起。总之, 海外评议员制度在促进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提高评估的水平、保证评估的有效性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第五, 扩大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专家委员会组成人员, 实行专家库分层随机调人与会评议制度。目前的本科教学专家委员会有 60 多位。建议教育部把这一委员会扩大到 150 位, 并不是说 150 位每年都来参加审议, 而是每年从这 150 位中随机抽取 40 多位成员与会。当然这 40 多位的组成要有一定的技术处理, 要保证他们中有各种类型院校的代表。扩大专家委员会组成人员, 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 有利于解脱我们的专家、校长。现在专家委员会的名单谁都知道, 学校攻关的对象非常明确。随机抽取每年与会审议评估结论的专家,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当然, 以上五方面的建议,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评估技术手段的改进, 把日常调查、同行评议与现场考察结合起来, 这需要对每条指标进行深入分析, 以确定哪些指标该用何种评估方法; 此外, 如果采用质量审计的方法, 那么还要研究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应如何构建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花大力气进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