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校实行分类办学
11月5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财政厅了解到,我省28所高校正式列入首批名校工程名单。我省地方高校进入应用基础型、应用型、技能型“分类办学”时代,代替之前的“等级分类”办学模式,省属“重点大学”的提法成为历史。据了解,我省高校分类办学的方式开创了全国之先。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介绍,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我省地方高校将按照应用基础型、应用性、技能型三类,分别以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建设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等级分类的大学管理模式,分为重点高校、普通高校等等级,导致高校按照“同一把尺子”——重点大学的标准定位,盲目追求“大而全”和所谓“一流大学”的目标,办学特色模糊,重科研轻人才培养,如今,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
上世纪80年代,我省也曾将山东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列为省属重点大学。齐涛说,实行“分类办学”后,单一类型的大学模式将被打破,我省“重点大学”的提法也成为历史。
据测算,2017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早已脱离了“精英”教育时代,高等教育正在走向普及化。齐涛介绍,“分类办学”按照社会人力资源结构,将高校分成不同类别,高校多元化发展,根据类别定位确定学科结构,以人才培养为主要责任,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在本类别中争创一流。
目前,山东首批名校建设立项单位已评选完毕,山东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将承担应用基础型名校建设;山东建筑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承担应用型名校建设;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等13所高校承担技能型名校建设。山东省财政将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不同类别的名校发展。
据介绍,山东计划建设5所左右应用基础型名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建设15所左右应用型名校,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有较为突出的办学特色和较高的办学声誉;建设20所左右技能型名校,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打破高低贵贱办出特色名校
“我们要打破只有一种类型的重点大学的概念,山东从此无重点大学。”11月5日,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后,除了少数应用基础型大学外,所有高校都应面向职业需求,成为在各自类型内的特色名校。“一味地往上攀,都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实在没有必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鼓励高等学校分类办学,要求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
在齐涛看来,功利化和层次化是影响大学正常发展的症结,不得不寻求破解。
“以学术研究为例,几乎所有的大学都陷在考核与攀比的漩涡中,无休止地追求各种指标的数量,从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到博士点、硕士点。”齐涛说,“大跃进式”的学术研究俨然已异化,据统计,我国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世界第一,但内在质量却止步不前,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不仅没有影响力,还催生了不少“垃圾”。齐涛认为,长期以来,按层级而非类别给大学分层,以及以“科研”这把“唯一的尺子”衡量所有大学,是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这显然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真正的高等教育应该是分成不同类型的,不同类型学校有不同的分工。”齐涛说,有培养精英型人才的,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各类学校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培养人才类别的不同,都应该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品牌。
齐涛说,在人人都能上大学的时代,大学生卖猪肉、研究生当环卫工都是正常的,大学精英教育时代早已远去,教育只是一个经历,高校人才培养口径应适应社会的人力资源结构,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取消“重点大学”与高考录取批次无关
山东取消省属“重点大学”,会影响到高考录取吗?
针对家长考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解读说,高考录取招生中所说的一本线与省属学校本身是否“重点”无关,是由专业的受欢迎程度决定的,不影响各大学专业在高考招生中的批次。各省对一批次招生学校和专业的划分标准不同,比如有的省份将设有博士点的专业都划为一批次招生,有的高校在我省是二批次招生,但在别的省就成为一批次招生。我省一批次招生范围划分比较宽泛,有的大学专业连续几年招生分数都在一本线以上,该专业就可能会进入一批次招生,是否进入一批次招生不受此次政策影响,是由学校或专业的受欢迎程度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