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 高教动态 | 理论探讨 | 转型发展 | 教学改革 | 政策法规 | 研究园地 | 资料下载 | 友情链接 | 学校主站 

今天是: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正文
 
教师课改意愿决定教学品质
2016-10-21 14:01  

 

杨哲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一门门课程达成的。高等学校课程教学,从教学目标制定到内容的选择,从教学组织实施到考核评价,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决定着课程质量。然而,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课程教学面临许多问题,对教师及教学管理者都提出了挑战。

    课程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我国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不同的,一般来讲,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与一定的社会需求相适应,因此,人才培养实践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细化为具体、可操作、可测量的毕业要求,每门课程的任务就是要达成毕业要求中的具体规定。

    然而,很多教师没有明白上述关系,缺少对自己所授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作用的研究,缺少对学生的深入了解,致使课程教学脱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一些教师习惯于只关注自己所授课程,忽视此门课程目标及内容是否契合本专业人才培养,当学生不愿听课或考试成绩较差时,便埋怨“我给你们的知识是我多年研究与总结的结果,你们还不认真学,真是出力不讨好……”。笔者认为,如今的大学课程教学,教师不能再唱独角戏,应树立课程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思想,充分分析和论证课程目标设置与内容选择是否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此外,受学科思维影响,许多课程教学追求体系的完整性,关注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强调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训练,这与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相悖。我国高校从1999年扩招以来,毛入学率已接近40%,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基础相差很大,一些教师可能忽视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区别。虽然大学不能简单地充当职业培训所,但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要面向就业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为大多数学生想一想,他们需要发展,但他们更需要工作岗位和面包。

    课程考核不利于学生发展

    课程考核是检验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方式,决定着课程教学质量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习惯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因为相对简单,对照评分标准是对是错,一目了然。但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不断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结合人才培养特点与课程性质采用多样化的评价策略,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减少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核,注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以考核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因此,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考核中“真题真做”非常重要,一方面能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有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行业企业中的真实问题,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学校对课程教学的管理松懈

    目前,许多高校对教师课程教学过程的管理比较松散,管理者普遍认为课程教学是教师自己的事,对课程教学监管的主要方式也只是督导及部门领导听课、学生评教。然而,事实上部分教学督导或领导把听课作为任务完成,听课不议课、不评课现象大量存在。

    回想上个世纪,高校引进新教师,需要从助教、助实验做起,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试讲、评课议课,认为能胜任一门课程教学后才允许上讲台。而如今,很多教师从学校到讲台,缺少基本的教学技能训练环节,教学缺少吸引力,这也加剧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情绪。很多院校,采用学生给教师打分的评教方式,有悖于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初衷。学生把评教当成一种任务,教师则认为评价是教学管理部门惩治教师的手段,使评教成为教学管理部门难以释怀的“鸡肋”。

    因此,学校除了加强常规课程管理外,应重视对教师开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辅助材料、考核方式与课程改革等情况全方位审查。能否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评价与学生的能力发展对接,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同时,学校也要为教师课程教学转型、课程资源建设提供必要帮助与支持。因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成败在课程,决定成败在教师。     

    (转自2016年10月18日中国教育报,作者系安康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教授)

关闭窗口

安康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0 陕ICP备 06001643号  地址:中国 陕西 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邮编: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