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 高教动态 | 理论探讨 | 转型发展 | 教学改革 | 政策法规 | 研究园地 | 资料下载 | 友情链接 | 学校主站 

今天是: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研究园地>>研究成果>>正文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
2016-09-19 19:31  

                                          2011-12-06 09:10

                                           胡景乾  屈咏梅

    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人才;但二者又有别,学科是根据认识的逻辑对人类认识成果进行划分的结果,专业是根据社会的人才需要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进行的分类,简单地说,学科是知识的分类,专业是人才培养(或职业)的分类。一个学科可以对应若干个不同专业,一个专业可以跨越若干个不同的学科,学科和专业建设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任何一位明智的高校管理者,都十分重视学科与专业建设,怎样进行学科专业建设,涉及到路径选择问题。

    一、学科与专业建设的一般逻辑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各有不同分工,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研究基地以及有关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课程内容,专业发展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和进一步拓展学科方向的任务。在通常情况下,专业要依靠学科发展的成果来支撑,学科发展是专业建设的前提,学科发展带动专业建设,学科是源,专业是流,没有学科支撑的专业,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学科发展的专业建设是很难想象的。每一个专业总需要一个或若干个相关学科支撑,否则,这个专业就只能是徒有虚名的专业,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离不开文学学科的支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离不开理学的支撑,计算机应用专业至少需要理学和工学的支撑,语文教育、数学教育等专业,不仅需要文学、理学,还需要教育学科的支撑,这是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之间的一般逻辑,也是高等教育领域一致认同的看法。浙江师范大学高教所所长刘尧认为:“有了高水平的学科,才有高水平的专业和高水平的教学。”重庆科技学院副院长严欣平也认为:“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龙头……不搞好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就不可能搞好。”也是对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之间一般逻辑的最好解释。学科发展带动专业建设,是符合学科专业建设一般规律的。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随着一批新建本科院校的诞生,在学科与专业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由于新建本科院校要么是专科院校通过合并建设升格为本科的(新升本的公办本科院校),要么是由老牌本科高校“脱胎”出来的独立学院基础上建立的民办高校,学科基础都差,这就使我们面临一个新问题: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开展学科专业建设?把学科建设搞上去以后再搞专业建设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新建本科院校的特殊情况决定了它们的学科专业建设必须选择新的路径。

    二、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走专业建设拉动学科发展之路

    如上所述,学科发展带动专业建设,这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一般路径,反映了学科专业建设的一般规律。而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基础差,专业建设任务重,如果机械地守住这条成规不变,就会严重影响专业建设的速度,进而阻碍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笔者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不可墨守成规,应当选择新的路径,走专业建设拉动学科发展之路。其实这也是新建本科院校正在践行着的一条路。笔者之所以明确地提出这种思路,其目的是要使这条符合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实际的思路,不仅停留在实践层面上,而且要让他在理论上得到认可,从而更好地推进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实践中,专业建设拉动学科发展的情形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较弱的学科基础上设置本科专业。新建本科院校大多“脱胎”于专科学校,由于升本时间短,学科基础薄弱,升本之后,首先把那些办学历史长、相比之下有些学科基础的专科专业设置为本科专业。尽管本科专业设置起来了,但学科基础并不能因升本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厚实起来,这时只能一边举办本科教育,一边抓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同步推进,因此,专业建设的发展拉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二)在残缺的学科基础上设置本科专业。新建本科院校大都属于地方院校,它们顺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地方培养急需人才,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往往在学科残缺不全的状态下设置某些本科专业,这些本科专业设置以后,再填补那些残缺的学科,逐步把支撑专业的各相关学科健全起来。有的新建本科院校,甚至包括一些老牌本科院校,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往往把那些市场就业看好的本科专业先办起来,再逐步填补健全各相关学科。

    (三)在无学科基础的状态下举办本科教育,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一些独立学院。独立学院“脱胎”于学科基础比较雄厚的老牌高校,它们短时间内借用“母体”的“营养”办学。虽然,独立学院最终必须脱离母体,必须有自己的教学科研团队、实验室、科研平台以及研究成果,但在开办本科教育之初是没有这些基础的。有些独立学院,通过举债或财团支持等途径,在办学之初就建立起来一些实验室或研究平台,但由于没有自己的教学科研队伍,更没有学科发展的传统和成果,而使得这些实验、研究设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仍应视为没有学科基础。

    三、确立“专业建设拉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学科是专业的支撑,这是无容置疑的;学科发展带动专业建设,也是高等教育界所公认的。而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学科基础薄弱,甚至没有相关的学科基础,要举办本科教育,只能走“专业建设拉动学科发展”之路,因此,在理论上确立这一思路,对于推进新建本科院校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一思路的确立,有利于从理论上和思想上消除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建设上的困惑。学科基础薄弱,专业建设怎么搞,这是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困惑。在学科专业建设上,无外乎两种选择,要么是先把学科发展起来,再扩大本科专业设置,学科建设超前于专业发展;要么允许学科发展略滞后于专业发展,在举办本科教育的同时,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从有利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角度来看,显然应该选择后一条路径,而这一条路径又与公认的看法相悖,囿于学科发展在先,专业建设在后的成见,往往使得新建本科院校的一些管理者顾虑重重,担心同行非议,担心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不予认可。如果在理论上确认,在特殊情况下,允许专业建设适度超前于学科发展水平,通过专业建设拉动学科发展,最终达到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协调发展,就可以消除新建本科院校管理者们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的困惑。

    其次,这一思路的确立,有利于在实践中推进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学科专业建设实力,学科专业建设是引领新建本科院校跨越式发展的火车头。“专业建设拉动学科发展”思路的确立,不仅可以促进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育,扩大本科专业设置,而且本科专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科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引领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

    再次,这一思路的确立,适应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我国已由高等教育的精英化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行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由当前的25%左右①,在10年内达到40%,新建本科院校责无旁贷。“专业建设拉动学科发展”这一思路的确立,有利于新建本科院校更好更多地培养各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从而保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最后,这一思路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是可行的。从理论上看,学科与专业建设,二者始终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科的发展为专业建设提供知识积累,专业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载体和用武之地,并促进学科发展,使学科发展有了内在动力,它们二者又以知识——人才为纽带,具有一体多面等特性。即就是按照目前公认的观点,学科发展带动专业建设,也不可忽视和否认专业建设对学科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何况学科发展的绝大部分成果(知识)已进入公有领域,不再是某人或某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属物,新建本科院校完全可以通过人才引进,院校联盟、协作等多种途径,将人类社会已经取得的学科发展成果为我所用,去实现自己的专业建设目标。从实践上看,不少新建本科院校,正是采用了这一思路,实现了自己跨越式发展。需要指出的是,专业建设拉动学科发展,是特殊条件下的无奈之举,是一种权宜之策。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者不可本末倒置,在加快专业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最终实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协调发展。

   (转自《陕西教育.高教》2011年第8期。胡景乾系安康学院高教中心副教授,屈咏梅系安康学院高教中心主任、副教授)

    

 

关闭窗口

安康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0 陕ICP备 06001643号  地址:中国 陕西 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邮编: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