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 高教动态 | 理论探讨 | 转型发展 | 教学改革 | 政策法规 | 研究园地 | 资料下载 | 友情链接 | 学校主站 

今天是:
理论探讨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理论探讨>>理论探讨>>正文
 
内涵发展: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特色战略的路向选择
2013-06-14 11:09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快速,驶入了多元化、大众化、国际化的发展高速路。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呈现出激烈的竞争势头,高等院校的竞争意识日益增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新生力量,在办学硬件、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管理经验以及文化积淀等方面相较于成熟的高等院校处于劣势,一方面处在传统综合大学与高职高专的夹缝中,另一方面群体内部也产生激烈的竞争。因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只有走内涵式特色发展道路才能突出重围,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式特色发展的内涵

    从事物发展的表现来看,外延发展和内涵发展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形式。其中,外延发展是以事物的外在因素作为动力和源泉的发展模式,强调的是数量、规模和空间的扩张,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内涵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和结构的变革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它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强调内部变革,通过结构优化,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效能。总的来说,外延发展注重“量”的扩张,内涵发展注重“质”的提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着从外延发展到内涵发展的轨迹,所以外延发展是基础,内涵发展是根本。只有在内涵发展之中,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也分为外延发展和内涵发展两个阶段。外延发展阶段主要依靠教育投入的增加、办学条件的改善等。内涵发展主要依靠院校内部要素的优化和调整,充分挖掘院校内部的潜力,提升教育质量。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已经或基本走完了外延发展阶段,即校园的扩建、设施的升级、设备的完善等外部要素已经具备,寻求内涵的发展成为其未来路向。

    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里,同等条件下,谁更有特色谁就能脱颖而出,傲视群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者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高度重视,各学校纷纷制定特色发展战略,努力创建特色院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明确指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强调,“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区域性为创建特色院校提供了天然的条件,然而如何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发掘优势资源,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却是办学者们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在外延发展条件相当的前提下,发展内涵的特色性将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路向选择。

    内涵式特色发展是指通过内涵发展的方式激活其内在的特色因素,展现出优势特色, 即在内涵发展中求特色,以内涵的特色作为发展目标,以获取更多关注和更大资源,并在竞争中获胜。外延发展重在资源的配置和规模的扩张,发展的主体是政府和社会;内涵发展在于院校内部的优化和“自组织”,发展方式由外部输入转向内部改造,发展性质由依赖转向自觉,发展场域由宏观转向微观。内涵发展指向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变革性实践,推动学校整体的转型升级,展现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实现内涵式的特色发展呢?

    二、以办学理念和学校愿景引领学校发展

   “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大学精神的结晶,是对“办什么样的大学”的哲学回答,它确定了大学发展的方向。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结合当地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理念,避免“假、大、空”的口号,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凸显自己的独特内涵。

    内涵发展是基于一个具体的院校,院校之间的差异存在,决定了内涵发展的根本是特色发展。我国学校最大的问题就是按文件办学,按通知治校,造成严重的同质化,千校一面,没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可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在顶层设计上改变这种状况,基于自身的优势,确立独特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不去考虑“卫星上天之事”,而要考虑当地老百姓的脱贫致富问题。

    办学理念要落实为特定时期学校的发展愿景。愿景表现为一定时期学校发展的规划,是师生对学校发展的期待,它有三个基本要求:大家愿意看到的(期望的),大家愿意为之努力的(主动的),通过努力可以一步一步接近的(可实现的)。学校的愿景既是校长教育哲学和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更是针对学校实际的一种科学发展规划,它凝结着全体师生的共同认识,反映着全体师生的共同目标。只有这样,全体师生才能把学校的发展愿景转化为每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化作自己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以及行动指南。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新成员,既缺乏办学经验和实力,也缺少文化底蕴和活力,要想“出人头地”,就得树立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满足当地支柱产业发展要求,体现当地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反映当地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办出特色、增强学校生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应立足于自身优势和区位优势,设计和谋划符合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同时能体现地方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地方性”、“服务型”、“应用型”、“技能型”、“教学型”的办学定位,才能实现学校的发展愿景,“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较为现实的定位。

    三、以内涵要素的特色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外延发展体现为学校的物质形式,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我们不能否认外延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外延发展不相上下的条件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要靠内涵各个要素的特色发展才能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内涵的特色发展主要表现在学科建设特色、人才培养特色、社会服务特色、内部管理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等。

    1.学科专业特色

    大学特色中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学科特色。在学科特色建设中,应以核心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的成长;以特色专业引领特色学科发展;让通识教育为专业教育奠基,这也是当前高教课程建设的潮流。具有优势的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性特征。如哈佛的政治学和医学,耶鲁的法学和生物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等等都是其闻名世界的标志学科。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基础较差,发展历史较短等原因,所以在打造特色学科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本校实际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找准学科建设的切入点,即要使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对于不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学科要进行调整或淘汰,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要重点建设。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能搞平均主义也不能只盲目追求热门,要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在学科申报、学科管理和学科建设人才选拔上要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保证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人才特色是高校办学特色的“名片”。人才培养理念能够为培养特色人才打牢思想基础,人才培养目标能够为培养特色人才指明方向,人才培养过程能够为培养特色人才提供保障,而人才培养质量则是衡量人才特色的主要尺度。因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从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过程和质量等方面进行特色人才的培养。面对具体的生命个体,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以“应用型人才”、“服务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培养途径,才能培养出应用强于名牌大学,基础厚于高职高专的特色学生。为此,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为强教必先强师。

    3.社会服务特色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作为战略选择,只有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良性的互动,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地方高校在为当地服务和贡献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支持与发展。但要体现服务社会的特色,就必须把目标定位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与当地政府、企业等机构进行沟通与合作,参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建设,“成为地方社区发展的思想库,成为地方经济社会所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成为地方高新产业的‘孵化器’和技术改造创新的服务站,成为地区的教育文化中心”。在融入地方的同时,充分依托和利用地方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使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拥有肥沃的土壤与足够的营养。

    4.内部管理特色

    特色的管理体制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坚强保障。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严重缺失,导致办学活力下降,办学特色丧失,长期以来产生了“体制依赖”的办学观念。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办学规模的扩大等方面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已很难保证学校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从而实现“内涵升本”的目标,以求得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所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构建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为此,要完善大学章程,凸显大学章程在大学治理中的主导地位。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开放性、服务性为管理手段,强化学术权力的地位,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要依法管理,民主管理。

    5.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特色是校园环境和精神氛围的集中体现,是师生员工共同的精神、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一所大学的软实力。校园文化能够表达社会的主导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社会风尚、作风规范、价值取向,其建设与发展不仅能够为引领现时段的主流价值文化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未来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也能起到启示和形塑的作用。高校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和辐射功能,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感受、认同并习得校园文化特有的魅力,进而对社会产生辐射和感染,提升学校的品味和声誉。可以说,校园文化特色是一所大学的精神、灵魂和标志。所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重视校园文化特色的营造,要吸收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加以体现,从而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同时,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重视学术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创建,努力打造大学的形象文化,传承与创新地方文化。

    总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实现内涵的特色发展,首先应创新办学理念,以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指导特色战略的实施;其次要深刻了解与把握区域的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的现实需求和发展动向做好办学定位,打造品牌学科,培养特色学生,营造特色文化,只有真正激发内涵各个要素的活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有删节)

    转摘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关闭窗口

安康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0 陕ICP备 06001643号  地址:中国 陕西 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邮编: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