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 高教动态 | 理论探讨 | 转型发展 | 教学改革 | 政策法规 | 研究园地 | 资料下载 | 友情链接 | 学校主站 

今天是:
专业建设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正文
 
“现代汉语”课中词汇部分的教学要点和难点
2016-09-21 17:50  

                                               万艺玲

 

    摘要:“词汇”是高校基础课程“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较为薄弱。词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讲授词汇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词汇的分析方法,提高词汇的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词汇教学应以词汇分析方法的介绍为主线,词汇的分析对象、词汇的划分方法、词的构造分析、词义的分析、词汇系统的分析等是词汇教学的要点。要解决词义分析这一难点,可尝试介绍新的词义分析方法。

 

    一、引言

    《咬文嚼字》杂志社曾公布 2014 年社会上的十大语文差错。这“十大语文差错”包括:(1)“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议案”“提案”混淆。(2)中央巡视工作报道中的常见用字错误,“入驻”误为“入住”。(3)国家计生新政宣传中的概念错误:“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4)APEC 会议报道中的一个病态词语,“国际间”。五、马航MH370 失联事件报道中用词滞后, 通信”误为“通讯”。(6)明星“污点”事件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拘留”误为“逮捕”。(7)经济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数字用法错误,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8)清明纪念活动报道中的常见知识错误,“碑文”误为“墓志铭”。 9)影视作品中的常见繁体字使用错误。 松树”误为“鬆树”。(10)文体新闻报道中的用典错误:“折桂”误为“折桂冠”。这十大错误中,除“松树”误为“鬆树”、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错误是与汉字书写有关的错误外,其他八个都是词语使用错误,可以说,社会上绝大多数语文差错都与词汇相关。

    高校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一般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开设现代汉语课程,讲授现代汉语语法、语音、词汇和文字等方面的知识。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的现状是,相对现代汉语课程中语法教学、语音教学,词汇部分的教学却较为薄弱,教师对词汇部分的教学安排课时较少,有关词汇教学的研究也明显不足。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词汇学本身研究的薄弱。现代汉语词汇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 20 世纪 50 年代才在苏联词汇学理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学科建立时间上不长。另外,词汇层面的规则性不像语法、语音那样强,这也大大增加了词汇研究难度,影响了词汇研究的进程。词汇学本身研究的滞后,必然带来词汇教学的薄弱。二是相对于“抽象”的语法、语音知识,词汇由于“具体”、“直观”、“易于理解”,而被认为比较容易,在教学中容易被教师忽视。三是学生常常认为学习了词汇理论、词汇知识,对提高词汇运用水平“没用”。

    学习词汇学知识对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到底有没有用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如前所说的十大语文差错中词语运用错误,要解释清楚这些词为什么错?错在哪儿?这就要用到词汇学知识。例如,“入驻”和“入住”的混用,两个词同音,构词语素“驻”和“住”都有停留的意思,但是“住”指普通的居住,“驻”则特指为一定目的的驻扎、留驻。中央巡视组进入某地或某单位,是执行公务而驻扎,而不是普通的居住,因此应用“入驻”,而不能用“入住”。再如,生造词“折桂冠”,这是因为使用者不了解“折桂”和“桂冠”的构词理据,杂糅了“折桂”和“桂冠”两个不同的典故。古代把名列第一比喻成“桂林之一枝”,“折桂”指科举及第,现也指考试或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而“桂冠”是用月桂树叶编制的帽子,古希腊人常授予杰出的诗人或竞技的优胜者。现在常用来指竞赛中的冠军。“桂冠”可以夺得、赢得,却不能“折”。

    运用词汇学知识将这些词语的词形、词义分析清楚,可以帮助人们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进而正确运用。我们应当重视现代汉语,重视现代汉语词汇部分的教学。那作为高校基础课程的现代汉语,这其中的词汇部分应该教什么?词汇教学(本文所谈“词汇教学”特指“现代汉语课中词汇部分的教学”)的要点是什么?词汇教学难点是什么?又怎么处理这些难点?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做一些讨论。

    二、词汇教学的目的

    讨论一门课的教学内容,首先要确定这门课的定位,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关于词汇教学的目的,如果参照教育部《现代汉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词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词汇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词汇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这里所提的三基训练(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三种语言能力(理解、分析、运用)的培养应该说是相当理想化的教学目标,但现实情况是,通过学习词汇学理论,对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一个个具体词语的运用能力比较有限。

    词汇量大、词汇运用水平高的人(比如作家),不一定了解词汇学知识。而掌握词汇学知识的人(比如语言学家),词汇量却不一定就大,词汇运用水平不一定就高。我们认为,掌握词汇学理论、词汇学知识主要有助于提高词汇的分析能力,对提高词汇数量和具体词语的使用水平只有间接作用。从学生对这门课的期望来说,曾有学者做过调查:“95%以上的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目的……是希望掌握一些汉语分析的方法,提高汉语应用的能力,以适应毕业后工作的需要。”因此,我们认为,对现代汉语这门课程来说,词汇部分教学的目的应该是:通过讲授词汇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重点使学生掌握词汇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提高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得心应手地解决工作或教学中遇到的有关词汇的基本问题。

    三、词汇教学的要点

    词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词汇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词汇的分析能力,基于此,词汇教学的内容应该以词汇分析方法的介绍为主线。 现代汉语词汇学初创于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我国学者吸收苏联学者关于词汇学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现代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框架。现代汉语教材中词汇部分的框架也受到了苏联词汇学框架的影响。至今,绝大多数现代汉语教材词汇部分的主体框架变化并不大,不同时期的教材主要是对部分章节内容进行了增删、修订。我们以目前各高校常用的四套现代汉语教材为例,看看当前词汇教学内容的实际状况。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第四章词汇包括:词汇和词的结构”、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义项和义素”、“语义场”、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熟语”、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词典和字典”、“词语的解释”。邵敬敏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第三章词汇包括:“现代汉语词汇概述”、“构词法”、词汇的基本系统”、 词汇的来源系统”、 词汇的熟语系统”、“词义系统”、“词义的分析与描写”、“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北大本《现代汉语》第四章词汇包括:“词和词汇”、“词的构造”、“词义”、“多义词和同音词”、“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位词”、几种重要的词汇划分”、 熟语”、 词典”。沈阳、郭锐主编的《现代汉语》第三章词汇包括:“词汇概说”、“词的构造”、“词的意义”、“词与词的关系”、 熟语与词典”。有关词汇涉及的教学内容,如词的性质、词的构造、词的意义、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上下位词等)、词汇的划分(熟语、固定短语,以及新词语、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等),黄廖本、北大本、沈阳郭锐本的做法是将这些内容逐一列出,邵本是从系统的角度对这些内容进行归类,分成词汇的基本系统、来源系统、熟语系统以及词义系统等。不同教材的编写框架不同,但从实际包含的内容看,并没有超出词汇教学的一般范围。

     有学者认为,现有词汇教学内容知识陈旧,缺乏更新,内容框架应该有大的变化。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语言学家罗常培曾在给王力著的《汉语音韵学》所做的序中说,“我觉得编写教科书和做研究论著性质稍微不同:后者无妨‘小题大做’,前者却贵乎‘深入浅出’。所以一部教科书尽管没有自己的创见,而能搜罗众说,抉择精当,条理清晰,容易了解,便是好著作。要是一味的掉书袋或标榜主观的成见,读者反倒望而生畏不敢领教了。”教材不是学术著作,教材更重视公认的基础性知识、基础性理论的介绍,没有必要去着力追赶最新的学术前沿。在足以颠覆目前通行的词汇学基本原理、基本框架的重大理论成果还没有出现之前,作为基础教育的“现代汉语”课程中词汇部分,不妨在谨慎吸取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还是坚持现行的基本框架。在这个基本框架下,词汇教学的重点、要点该是什么呢?基于该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词汇教学的内容就应该以词汇分析方法的介绍为主线,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词汇分析的对象。词汇分析的对象主要是“词”,但同时也包括构词单位“语素”,以及长度大于一般的词,但性质又相当于词的“固定语”,比如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以及“总的说来,绕不过弯来”等固定结构。新出现的如“打酱油、你懂的、羡慕嫉妒恨”等固定结构,这也是词汇分析讨论的对象。这些语言单位有共同的特点:都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中可以最小的可独立运用的单位。在教学中讲清楚这些概念,可以帮助学生从实际语言中切分出词,切分出词汇学分析的对象。

    (2)词汇的划分方法。汉语词汇数量众多,但全部词语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词在系统中的地位,可分成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根据词出现时间的先后,可分为古语词汇和新造词汇。根据词运用的区域,可分为普通词汇和方言词汇。从词是否为借用,可分为本族语词汇和外来语词汇。从词在两种重要交际领域的运用上所作的划分,即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等。从不同的角度对词汇进行的划分,反映了人们对各种词汇地位作用的认识,各种词汇在应用上也各有特点和限制。

    (3)词的构造的分析。词的构造分析可以有不同层面。首先可以分析构词成分的性质,构词成分可以区分为词根、词缀,也可以区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还可以区分为名词性语素、动词性语素、形容词性语素等。其次分析构词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个层面的分析存在多种可能,既可以从语法角度划分,也可以从语义的角度划分。(目前通行的分析方法是将合成词分析为“并列、偏正、述宾”等结构类型。目前通行的这种分析方法有一定局限,汉语中有的词无法归入其中,如包含了虚词性语素的一些词“的话、被告、足以”等。但我们也看到,据周荐对《现代汉语词典》3 万多个双音节词做的分析,无法归入传统结构类型的,只占 3.4%,96%的合成词是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这说明通行的构词法分析虽然有各种缺陷,但仍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最后分析构词成分组合后表示词义的方式,比如“银币、银耳”两个词,从结构层面分析这两个词的构造,都是偏正结构,但“银币”是银是币,“银耳”却非银非耳,这就是构词成分表示词义的方式不同。“银币”是两个构词成分的意义直接组合表示词义,“银耳”则非构词成分的意义直接组合,是间接表示词义,是通过修辞手段来表示词义。

    (4)词义的分析。词义的分解是个难点。粗略的词义分解,可以将词所代表的意义分成概念义和附属义两部分。概念义是词义的核心,如何对概念义的内容特征进行分析是词义分析的重点。词义的分析应以义项为单位。我们在讨论词的用法、词的意义时,只有以义项为单位才能讨论清楚一个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比如“老头子”的感情色彩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保管”是不是口语词?要说清楚这些问题,必须以义项为单位来讨论。

    (5)词汇系统的分析。词汇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它的规则性、系统性不如语法层面和语音层面。但我们还是可以从词的结构、词义关系、构词语素等角度讨论词汇系统。词与词之间也存在各种关联,可以从音、义、形的不同角度进行讨论,读音相同的是同音词,词义相反或相同的就是同义词或反义词,词义有上下位关系的就是上下位词。

     总之,词汇教学是以分析方法的介绍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分析词汇、分析词义的方法。

    四、词汇教学的难点

     词义分析是现代汉语词汇学中的研究热点,也是各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重点。国内各种版本的现代汉语教材,在“词汇”一章一般都有“词义的构成”或“词义的分析与描写”一节。但因为词义本身的抽象和复杂,如何对其进行分析一直是词汇教学的难点。

     词义的核心是概念义,对概念义进行科学的精密分解是词义分析的主要任务。现代语义学受现代 语 音 学 影 响 , 提 出 了 义 素 分 析 法(componential analysis,也称“构成成分分析法”),目前国内不少《现汉》教科书,如黄廖本、邵本等,词汇部分都采用这种方法分析词义。义素分析法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可行,但词的数量巨大,词义内容复杂,用有限的义素的组合来表示词义,在一些词,比如形容词、动词词义的分析上有局限。单纯的二分法与词义的丰富内涵相矛盾,词义的内容比语音特征复杂得多,用简单的二分法来说明词义,有时不合理,有时又不可能。

    我们认为可以尝试从词义的表现形态入手考虑词义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信息在人头脑中是以摹像表征和命题表征的形式贮存的。词义作为一种信息内容,它在人脑中也是以摹像表征(即事物的印象或想象中的事物)和命题表征(即表达一定信息内容的扩展性词语)的形式存在。我们以日常生活中对“男士”一词的理解和说明为例,当我们问“男士”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时,人们对这个词的说明和解释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可能是画出一个男士的图形,通过图画的方式对“男士”一词的意义进行说明。第二种情况,如果面对的是说英语的外国人,可能会用英语对译词“man”或“gentleman”来说明。第三种情况,也是最普遍的方式,用语句表述的方式来说明词义,如“男士是男性的成年人”、男士是成年的男性人类”、“男士是对成年男子的尊称”,这是用比较准确的语句表述词义。也可能出现一些蹩脚的解释,如“男士是头发短,不会生孩子的人”,或“男士跟女士不一样,能干体力活、不爱打扮”。简而言之,人们对一个词的理解和说明大致上不会超出这几种类型:一是事物的具体形象,二是换一种语言符号来说明,三是用语句来表述。自然语言的表述是词义的重要呈现方式。词义分析之所以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词义抽象而无形,好像不可捉摸。如果我们将无形的词义转换为有形的语言表述语句,通过分析具体的表述语句达到分析词义的目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词义分析的难度,增加词义分析的可操作性。

    基于词义表述语句的词义分析(详见符淮青1996),表名物词的意义的分析主要看它表示的事物所属的类别,它表示的事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如“大汉”的词义可以表述为“身材高大的男子”,这说明“大汉”属于男子,其特征是身材高大。表动作行为词的意义的分析主要看它表示的动作行为,以及包含的特定的行为主体、特定关系对象,及对动作行为主体、对动作行为关系对象的种种限制等。如“摇头”的词义可以表述为“把头左右摇动,表示否定、不以为然或阻止”,这说明“摇头”的动作行为是“摇动”,关系对象是“头”,动作方向是“左右”,动作行为的目的是“表示否定、不以为然或阻止”。表性质状态词的意义分析主要看它的适用对象和性状特征,如“景气”的词义可以表述为“经济繁荣”,这说明“景气”的性状特点是“繁荣”,适用对象“经济”。作为教科书的北大本、沈阳、郭锐本的《现汉》采用了这种词义分析方法。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将这种操作性较强的词义分析方法介绍给学生,相信对学生分析词义会有一定启发作用。

    总之,“现代汉语”课的词汇部分的教学应以分析方法的介绍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分析词汇、词义的方法。千千万万的词汇,粗看像一盘散沙,每个词有每个词的意义和用法,但仔细分析、细致归纳,我们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通过对词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词汇分析的方法,把握词汇系统的规律,最终将有助于词汇的运用能力的提高。

     (转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15年第6期,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关闭窗口

安康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0 陕ICP备 06001643号  地址:中国 陕西 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邮编:725000